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网站首页 > 正文

    《光明日报》整版刊发我校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教师三篇署名文章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17-11-21

        2017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05版“红船初心特刊”整版刊发我校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教师三篇署名文章——吕延勤当好红船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肖纯柏结合新时代特点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杨晓伟《十八大以来红船精神研究代表性观点述要》。

     

    以下是三篇文章全文:


    1


    当好红船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作者:吕延勤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署名文章,首次公开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2006年,嘉兴学院开始组织研究宣传红船精神。2011年6月,在前期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嘉兴学院成立了全国首家“红船精神研究中心”。为加强红船精神研究,2013年6月教育部、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批准设立“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纳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中心成立以来,按照“学术创新、精神传承、资政服务”的功能定位,分别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史料收集与整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中国化、中国革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等维度深化红船精神研究。

      辛勤耕耘,必有硕果。2011年,中心公开出版了国内第一部阐述红船精神的专著《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此后又出版了《红船精神:历史地位、当代意义及永恒价值》《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1917-1927)》(上、中、下三卷)等多部代表性著作,参与撰写的《红船精神:启航的梦想》作为外文出版图书对外传播。中心提出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有58名党员”观点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采纳。

      中心研究团队还承担完成了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浙江省“红船精神”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917-192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南湖会议重要历史问题研究》等30余项课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系列论文,推动红船精神研究向纵深发展。

      多年来,中心把红船精神研究与红色育人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推动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中心编写出版了《红船精神》《红船精神领航中国梦》等教材;实施了“红船文化”建设计划,举办“红船论坛”,开展“红船党支部”创建活动,推进“育人成才·红船先锋”主题活动。中心人员还应邀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开设红船精神专题讲座,宣讲红船精神,不断扩大红船精神的辐射力。

      今天,作为党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日益彰显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中心将继续担负起弘扬红船精神的使命,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红船精神研究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学术高地、红船精神育人的实践阵地、服务浙江发展的思想园地、服务党的建设的特色智库。

      今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这是对全党发出的号召。作为红船精神的专门研究人员,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红船精神研究的奋进者和红船精神的践行者,让红船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2

                                                                                                                                                                                                                                                                      结合新时代特点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作者:肖纯柏


    红船精神是不忘初心的精神,承载了建党初心、革命初心和赤子之心,反映了党的来源、本源和根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这些重要论述赋予了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的时代内涵,既是对党的历史起点的深情回顾,更是对新时代的豪情展望。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肩负起历史使命。

    1.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增强党的创造力

      中国共产党是走在时代前列、勇于创新的先进政党。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党史、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与过去的农民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其他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政治力量,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了中华民族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首次把民族复兴建立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基础上、建立在科学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建立在紧紧依靠群众的新基点上,南湖启航由此成为党的领导的政治起点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

      进入新时代,党擘画了新的开天辟地伟业,我们要继续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坚持长期执政、保持长治久安,既靠深厚的使命担当,也靠党的创新创造。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新时代方位。过去五年我们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今后我们要继续增强创造力,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纠错与容错相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相融合,以新发展理念破除影响创新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束缚创造的体制机制,以思维方式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治理方式创新,以包容性文化助推创新性发展,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繁荣局面。

    2.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国共产党是为崇高理想顽强奋斗的伟大政党。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期间,代表们遭遇法租界巡捕搜查,冒着生命危险转到嘉兴南湖开会,中国共产党在小船上艰难诞生,这在世界政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期的许多政党先后退出历史舞台,而中国共产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脱颖而出、逐渐胜出,根本在于占据了崇高理想的理论制高点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道义制高点。回望嘉兴,不忘初心;南湖红船,代代相传。红船精神犹如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历史与现实的回响。党的建立孕育了红船精神,党的建设需要红船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新时代的长征路,要继续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一要处理好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共产党人是追求共产主义的人,不为最高理想而奋斗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同时,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二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奋斗的力量来自崇高理想,也来自科学理性。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共产党人要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保持定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三要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信仰的共同体,也是行动的共同体。进行伟大斗争,应对矛盾风险,靠个人更靠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四要处理好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关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靠真理力量,也靠人格力量,要让群众感受到身边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并通过人格力量增强真理力量。

    3.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光荣政党。红船启航的前夜,中国已经产生了很多政党和政治团体,但没有找到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站在人民立场,代表群众利益,号召党员到群众中去。由此,中华民族第一次实现了党的领导力量与依靠人民力量的完美结合、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复兴的高度融合、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的紧密结合,这是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制高点。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继续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以百姓心为心。与群众心连心是党员的义务职责,只有心连心,才能更好地手拉手。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但群众路线不能仅限于党员活动中,还要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乐于服务群众,又善于领导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着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面对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要把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结合起来,健全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并举。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关键在党。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跳出历史周期率等重大命题,强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刀刃向内、自我净化的自我革命精神消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素,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种自我革命精神是对红船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航船依水行舟、风雨同舟、防范覆舟的关键所在,也是保持初心、肩负使命,不负人民重托的力量所在。

    3

    十八大以来红船精神研究代表性观点述要

    作者:杨晓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从红船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历史地位、本质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要求、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可喜的学术研究成果与理论观点。

      红船精神与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金延锋认为,红船精神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精神追求和实践价值联系,红船精神是党的初心的首次表述。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认为,红船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深刻理论表达,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创思想,凝结了他主政地方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嘉兴市委党校副教授彭世杰认为,红船精神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重要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的突出成就,理论界对红船精神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胡坚认为,红船精神给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启示在于:有强烈的担当意识、理想信念是最关键因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根本目标。浙江省委党校教授郭亚丁提出,弘扬红船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也是党坚持长期执政的政治资源。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常务副主席蓝蔚青提出,要以首创精神推进全方位改革,以奋斗精神攻坚克难,以奉献精神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

      红船精神是党在探求中国梦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提出,红船精神第一次把实现中国梦建立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之上和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道路的历史起点上。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教授陈水林则认为,红船精神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奋起抗争的产物,红船上诞生了实现中国梦的领导者,红船启航是实现中国梦的真正起点。

      关于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的逻辑关系的定位,笔者认为,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船精神的论述中可见,红船精神不是一天的精神,不是一次会议的精神,也不是一条船的问题,而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用红船精神命名建党精神,形象、规范、准确,最具合理性。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认为,作为伟大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国计量大学原党委书记胡建成提出,红船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串接起来、展示出来。

      从方法论角度深化红船精神研究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冰冰认为,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论出发,才能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还有学者论述了其他革命精神研究对红船精神研究的借鉴意义。

      综合各方面观点,学术界对红船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普遍共识:红船精神是党在探求中国梦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党建理论的重要成果,在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史上发挥了开篇和奠基作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宝贵资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征程,需要以坚强的党性和科学的精神深化红船精神研究。学者们提出,目前红船精神的研究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向上着力:一是进一步挖掘孕育红船精神的原生态史料,还原历史场景。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视角,形成更高水平的红船精神研究专著或系统性成果。三是加大红船精神与红船人物的关系研究,特别是陈独秀、李大钊、陈望道与红船精神的关系,习近平与红船精神的关系研究。四是进一步发挥资政育人功能,加强红船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研究,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常用信息

    嘉兴大学银行开户信息

     户       名:嘉兴学院

     账       号:1204068009049001258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兴秀洲支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330000470009050B

    组织机构代码

    47000905-0


    地址:嘉兴市广穹路899号    邮编:314001    © Copyright 2013 - 2022 嘉兴大学人文社科处     浙ICP备12033620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604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